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达到500万辆,2022年2月突破1000万辆,到2023年7月迈上2000万辆新台阶,仅用了1年零5个月。
业界称,中国汽车工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而新能源汽车则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赛道”。
产业按下“加速键”
【资料图】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
产销旺盛的同时,出口攀升意味着中国品牌国际认可度的提升。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出口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
新能源汽车在展会上的表现同样火爆。近期,第20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上,广汽埃安展区,不少参观者咨询购车。销售员赵海权兴奋地说:“一天就订出50多台车。”
今年以来,各大汽车展会上,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展台上,各大跨国车企“组团”来参观交流的频次显著增多。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部部长朱一方表示,近年来,政策为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品质优势逐步显现。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突破2000万辆,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正在迈入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透视高质量发展“密码”
2008年,中国首次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展至今,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靠的是什么?
一是政策的大力支持。“产业快速发展,政策引领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说。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各部门先后推出了70余项支持措施,各地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从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到组建动力电池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一系列举措让产业发展方向更明确、步伐更坚定。
二是市场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随着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和应用,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而来自消费端的支持也充分调动了产业转型的积极性,进而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创新。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吴凯说,从材料体系到电池结构,高速增长的市场,推动了动力电池行业走向前沿。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经过多年培育,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技术优势。
“再难不能省研发。”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说,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奇瑞每年将销售收入约7%用于研发投入。
四是产业链持续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到整车制造和销售,中国打造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
在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上海提供芯片、软件;向西约200公里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的浙江宁波,提供车身一体化压铸机。
“过去竞争靠的是专项技术,今天更要靠‘链’。”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徐军说,依托集成创新巩固和扩大产业链优势,对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巩固优势乘势而上
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并持续吸引全球头部车企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继日本丰田与广汽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德国大众在安徽建立新能源汽车全球研发总部之后,大众集团日前又以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汽车4.99%股份,合作开发电动车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燃油车时代,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作,往往是单向技术输出,中国以市场换技术。而此次小鹏和大众合作,获得技术以扩大市场成为大众的主要目的。
“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合作,中国汽车产业将给世界汽车产业变革注入更多力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占世界市场份额比例已高达63%,产业优势越发明显。
“巩固发展优势,更需补齐短板。”朱一方表示,相较跨国车企,本土品牌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全球产业布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巩固优势,提升品牌认知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下一步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
付炳锋认为,芯片、基础软件、关键材料等产业链发展短板需要持续发力补足。产业转型带来的产能过剩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需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破题。
而在捷途汽车总经理李学用看来,车企不仅要拥有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更要在市场特别是海外市场上做好长期布局。(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高亢 张辛欣 吴慧珺)
【责任编辑:王京辉】 分享到: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