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今年72岁,他特别爱喝茶,退休之后开始“放飞自我”。每天不是请朋友来家里喝茶,就是去朋友家里喝茶,生活过得快乐不已。
前段时间,老刘发现自己时不时会胃痛,食欲也变得越来越差,整个人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瘦了十几斤。儿子得知情况后赶紧回家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经检查被确诊为胃癌,且已经发展到了晚期。老朋友来看望老刘的时候提了一嘴,你这是不是天天喝茶导致的啊!退休前不都好好的,退休后喝了几年茶,一下子喝出癌症来了。听完朋友的话,老刘内心也有点迟疑,自己的确是在频繁喝茶后身体出现了问题,难道喝茶真的会导致癌症发生吗?
(相关资料图)
一、北大研究:每天喝茶超4克,胃癌风险增加
关于喝茶是否与癌症发病率相关,还真的有人做过研究。北京大学医学部李立明教授团队曾经在《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我国45余万人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分析喝茶与多种癌症发生之间的关系。
在平均10.1年的随访中,共有22652例新发癌症,其中包括有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以及宫颈癌。初步分析发现,相较于每周喝茶4g的受试者,整体癌症风险上升了26%、肺癌风险上升62%、胃癌风险上升29%。
还能喝茶吗?当然可以!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喝茶的受试者中,大部分也有吸烟饮酒的习惯,且烟酒消费量与茶叶消费量成正比。在调整烟酒的影响后发现,癌症的发生与喝茶之间的关系显著下降了。
所以说,茶还是可以喝的,而且适当的喝茶其实可以给身体带来不少好处,如降低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等。
二、全球一半胃癌在中国,真正致癌元凶是它们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新发胃癌病例47.9万例,死亡37.4万例,占世界范围的44%、48.6%,接近一半的数值。为何胃癌如此“偏爱”中国人呢?原因或有4个:
1、幽门螺杆菌
《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专家共识》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我国胃癌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感染者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但病菌会在胃内不断破坏胃粘膜,给胃部健康带来慢性伤害。
2、遗传因素
罹患胃癌的患者中约有10%与遗传相关,家族内有胃癌病史的人尤其需要关注胃癌。除了家族内有病史的人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饮食习惯较差、酗酒以及罹患慢性胃病的人群,也同样需要关注胃癌,建议这部分人群从40岁起,定期做胃镜检查。
3、饮食因素
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之间有很大关系,如长期饮食摄入过量盐分,会导致胃粘膜屏障受到慢性损伤,让胃部对于致癌物的敏感性增强,更容易诱发胃癌发生;酗酒也会很大程度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饮食内摄入过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以及红肉等,也同样会导致胃部功能受损,增加癌症的发生风险。
4、精神心理压力大
胃是一个与情绪相关性很强的器官,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下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导致乙酰胆碱释放,让免疫功能下降,或是影响体内的活性氧含量,继而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
三、身体出现4种异常,警惕胃癌来临
在胃癌来袭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表现,但这些症状很容易被人忽略,以至于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上腹部疼痛、不适
胃癌早期会出现较轻微的不规律疼痛,进食后可一定程度缓解。随着病程发展,腹痛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且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
呕血及黑便
肿瘤在胃内生长会破坏胃内小血管,血管破裂后会导致大便潜血。如果侵犯的血管较大的话,则会引起呕血、便血症状出现,排出的大便呈柏油状。
消瘦乏力
癌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与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导致其他的正常细胞无法吸收充足的养分,身体会明显的消瘦。短时间内,没有刻意减肥的前提下体重下降超10%,一定要警惕可能是癌症来袭。
恶心、反酸及呕吐
这些症状与消化道不适非常相似,但胃癌出现的症状会更为明显,如肿瘤处于幽门部位的话,则会频发恶心症状,长在胃出口处的话,则会引起明显的反酸、呕吐症状出现。
四、不想被胃癌盯上,少吃3种食物
上文提到,胃癌的发生与饮食之间有很大关系,想要预防胃癌发生,日常要尽量少吃这几种食物。
1、高钠食物
美国期刊《胃肠病学》曾经发表过一项中国人胃肠肿瘤发病率与生活方式相关性的研究。研究发现,高纳饮食与16.6%的胃癌有关,并且是最主要的胃癌饮食风险因素。钠摄入过量会损伤胃黏膜、胃壁,增加胃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也会增加罹患胃癌的几率。高钠食物主要有过多摄入盐、酸菜、泡菜等腌制食物、香肠、咸鱼等加工肉、以及方便面、零食等。
2、酒精
韩国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指出只要是饮酒均会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相较于不饮酒人群,每日饮酒的男性罹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31%;每周饮酒次数≥5次,风险则会提高至46%。饮酒会永久性地伤害胃粘膜细胞DNA,且乙醛会抑制DNA修复,继而导致胃癌发生。
3、霉变食物
霉变食物内很可能含有一级致癌物黄曲霉素,该物质进入体内会显著增加罹患肝癌、胃癌的风险。一旦碰到食物发霉,要及时将其丢弃,不要省。
来源:新浪新闻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