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孙柏涛:坐“冷板凳”攀地震科技高峰,赴“最前线”践防震减灾使命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各地 > 各地 > 正文  2023-08-07 14:32: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4日电 题:孙柏涛:坐“冷板凳”攀地震科技高峰,赴“最前线”践防震减灾使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作者 郭超凯 秦亦姝

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结构专家,他始终战斗在地震现场最前线,先后参与阿尔及利亚地震、汶川地震等国内外10余次地震的应急救援和抗震救灾工作,被誉为“炼有火眼金睛的定海神针”。他就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工力所”)研究员孙柏涛。

近日,孙柏涛荣获中央宣传部、应急管理部颁发的2023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孙柏涛深入灾区救援一线、投身地震科研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防震减灾使命,助力中国地震科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深入灾区救援一线,用知识与死神较量

走进工力所古朴庄严的办公楼,参观者会被文化墙上的一幅照片吸引:震后的断壁残垣间,深肤色、卷头发的救援人员围住一位中国专家,他身穿橘黄色国际救援队服,正在全神贯注地向当地人员讲解。

这位专家正是工力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柏涛,这张照片是他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专家参与指导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的场景。

2003年,孙柏涛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专家在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指导救援。应急管理部供图

当地时间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里氏6.7级地震,孙柏涛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前往受灾现场。面对条件艰苦、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等多重障碍,孙柏涛带领中国救援队员在高温中连续作战,努力搜救被埋人员、鉴定受灾房屋安全。

剧烈的地震让阿尔及利亚伤亡惨重,孙柏涛表示“在地震灾区参加救援工作首先就是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在一次前往受灾区为当地居民做房屋安全鉴定时,他和救援队员又遇到了一波强余震,在他的冷静处理下,队员和居民得以安全逃生。

相比其他国家的救援队有多年经验积累,彼时中国国际救援队组建仅两年,首次赴国外实施救援就创造了“奇迹”。当时参与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的38支国际救援队伍中,仅有2支队伍成功搜救出幸存者,中国国际救援队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孙柏涛一直活跃在国内外地震灾区现场,用知识与死神较量。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孙柏涛受命第一时间带领研究所10名科技人员,直奔现场救援、开展灾害评估。当时,救援队正在努力救援一名妇女。垮塌的房屋横梁死死压着被困者,废墟掩埋体很大,而且周围还有幸存者,无法清理废墟。孙柏涛快速判断周围环境,一一排除结构垮塌的各种可能,当机立断指挥救援队用千斤顶,顶起横梁扩大空间,最终救下了这名被困者。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孙柏涛(右一)在地震现场指导救援。应急管理部供图

作为联合国灾害评估与协调队评估专家和中国国际救援队专家,孙柏涛多次带队赴新加坡、印度、瑞士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救援技术演练、地震现场应急救援、灾害调查评估和烈度评定、抗震鉴定和应急知识培训等,积累了大量建筑结构震害实地调查数据和经验。

同时,他也是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安全鉴定和科学考察组组长,先后主持汶川8.0级地震、芦山7.0级地震等国内十余次重大地震现场应急和科学考察工作,并作为评估专家参加了九寨沟7.0级地震、玛多7.4级地震、泸定6.8级地震等国内多次破坏性地震的灾情核查评估工作。

投身科研教育事业,培育地震科技人才

“做好地震行业科技支撑就是我的本职,更是我们地震科技工作者一直坚守的信念。”几十年来,孙柏涛在地震工程、防灾减灾工程、结构工程等研究领域努力攻坚,并把思考化作行动。

一系列成绩,可见孙柏涛这些年的初心和努力:他组建了专班研发评估软件系统,建立模型和方法,编制技术标准,支撑完成省、市、县三级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他牵头探索开展的城市大震巨灾情景构建工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地震安全提供科技支撑;他提出并发展的地震灾害模拟与评估理论和关键技术体系、多因素耦合的地震灾害风险分区分级评价理论等多项成果,有力推动了我国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他研发的国内首个向政府、行业、公众免费开放的HAZ-China(灾害-中国)智慧云服务平台,实现了全过程、一体化的地震灾害预测、模拟与评估,为政府、行业人员以及公众提供防震减灾服务。

2017年,孙柏涛联合谢礼立等12位两院院士和30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发起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城乡韧性与防灾减灾专业委员会”,希望凝聚全国地震工程优势科技力量,发展防震减灾新技术,不断提升我国地震安全水平。经过多年积极努力,“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工力所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几代人始终保持科研定力,培养了一批批知识结构完整,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业化地震科技人才。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作为地震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技术组专家,孙柏涛带领学生们到田间地头、老旧小区,到易损性高、抗震性能差、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调研,详细了解全国不同地域房屋的建造特点,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目前,孙柏涛已培养出博士18人、硕士48人。

孙柏涛(左一)和学生讨论课题。应急管理部供图

“用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灾害抗争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选择,也是最明智的选择。国家把这副担子交给我们,很重,我们必须承担。这是死难者的呐喊和生者的企盼。”孙柏涛曾如此教育学生。这种精神浸润着青年学子,心怀责任与梦想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如今,他培育的一批批优秀学生,已逐渐成长为国家抗震事业“排头兵”、科研创新“挑担人”。(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