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计学的分类看,中国经济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把中国的市场经济分成了两大类,即国企与民企,这是一个所有制的分类。所有制的分类,对老外来说,没什么意义;老外的国企不具有体制特征,只要是私企能干的,国企不去竞争;但是,所有制的分类,对中国来说,意义非凡。
(相关资料图)
因为,我们始终有一个信念:国企是人民的,民企不是人民的。
这当然是一个知识点上的愚昧,而且愚昧的很普遍。中国人投资的民营经济,其中有一亿个体工商户,4700万企业,如此庞大的民众群体,除了中国人自己,恐怕没有哪里的人会认为它不够中国,不具有人民性。
但是,我们注定要遭遇到一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人们的感受、观念以及对理论的反思,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发展研究中心的刘世锦有一个新的演讲,极具冲击力,我们似乎听到了一声来自深层次改革的春雷。
他提出:“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不再区分国企民企”。
什么叫结构性改革?
我们叫了十几年的供给侧改革,现在变了,开始谈需求侧改革了。这又有什么不同呢?中国的政策语言都是政治经济学,供给侧强调的是行政干预,这就是林毅夫说的“有为政府”,本质上是国家资本与行政权对市场的干预;表现于经济过程就是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是国企担纲;需求侧强调的是市场,是对价格体系的尊重,这就是哈耶克说的,计划经济可以定义供给端,定义不了需求端,消费不是刺激出来的;强调需求,就要尊重市场,就要打破国企与民企的双标,一个被行政权捆绑的市场,是不会有内生力的,民营经济的衰退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意见》的出台,在给民营企业重新下定义,从“鼓励、支持、引导”做了一个升级版,调整为“发展壮大”,刘世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不再区分国企民企。
这看起来是一个统计学的分类,对中国来说,却必然会引导到意识形态上的突破。
不以所有制做分类,又如何做分类?
以后要按照:”规模、行业、技术类型等特性划分企业,并以这些特性制定相关政策。“这等于说,在资金支持、贷款利率、市场准入、税收补贴诸多要素上,不再以国企、私企给政策。如果是一个不赚钱的行业,不管你是国企,还是私企,都可以财政托底;同样,如果国企干了一个很赚钱的行业,政策不能因为你是国企就可以享受政策红利。
两个字:公平。
市场经济下,所有投资者企业的公平,不管是国家资本,还是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这是一个有效市场最起码的前提。
公有经济与私有经营,在同一个市场竞争中,必须有基本的市场公平,不然还谈什么市场经济?
现实的情况是,还有多少企业是纯粹的公,又还有多少企业是纯粹的私?很多企业的出资人,有公也有私,也有外资,传统的界定有很大的片面性,不利于市场管理。它本质上是意识形态在经济领域的转移,充满了对民营经济的歧视,实际上严重束缚,甚至弱化、排斥了民间巨大的生产力。
面对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了,
中国经济再造辉煌,从取消国企民企的分界开始吧。
关键词:
质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