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

触乐夜话:文学可以治愈人心,那么游戏呢?

当前位置:金融情报局网_中国金融门户网站 让金融财经离的更近>各地 > 各地 > 正文  2023-07-08 09:59:12 来源:网易游戏

哪有把私货直接写出来的(图/小罗)

我最近在断断续续地读《小小巴黎书店》。这是一本表面上以“书籍治愈心灵”为卖点,实际上讲述爱情故事的小说。我看到它其实相当意外:某个星期六,我和几个朋友约好一起吃晚饭,中途她们去看电影,我在附近闲逛,偶然间发现了一家书吧。

书吧不大,只能看书,并不卖书。我进门时,书吧里只剩角落里最后一个座位,一左一右的桌子上坐着两个埋头在复习资料里的姑娘。我随便点了杯饮料坐下,随意一抬头,和视线齐平的第一本书就是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其实很一般。虽然没有腰封(应该是被书吧老板摘掉了,干得好),但封底宣传语上写着“这是写给读书人的一封情书,任何还相信文学有改变人类生活的力量的人,都会深受感动”——看到这种句子,我脑海中立刻会条件反射一般浮现出一个抓耳挠腮的编辑形象,就像若干年前的我,明知道宣传语里用的都是最俗、最陈腔滥调的词,却还是得想尽办法写上几句,美其名曰“营销”。书的内容往往和这些宣传语大相径庭。

后来我在购书网站上看到了它带腰封的样子……腰封真是出版公敌!

好在它还有一点吸引了我:“内容简介”一栏里写道,本书主人公在巴黎塞纳河的一艘船上经营着一家名为“水上文学药房”的书店,他会分辨每个读者真正需要的东西,再把合适的书作为“解药”卖给对方。与此同时,他还有两只猫,一只叫卡夫卡,一只叫林德格伦。

这个主题也有点俗,而且相当容易陷入“把书当成猎奇工具”的窠臼——我一直觉得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很私人的行为,即使我想从里面找到什么情绪价值,也不需要有个人对我指手画脚。不过转念一想,这毕竟是一本小说,如果作者能写出让我喜欢的故事,或者写出让我愿意沉浸其中的感觉,那也是很好的。

我就这样开始了阅读。在一场电影的时间里,我把这本400多页的书读了将近三分之一。走出书吧之后,我从在线阅读App里搜出了这本书,继续读下去,直到……好吧,对于那些没读过这本书的人,我不太想剧透,只能说我没读到最后。到了一个节点,我就停了下来,在那之后,不论什么时候打开App,读个两三页,都觉得“也挺好的”。

如果要我给《小小巴黎书店》写书评,我不会去强调它的故事,也不会强调它里面提到了多少本书,那些书分别出现在什么场合——硬要总结的话,都挺俗套的。我个人觉得《小小巴黎书店》值得向朋友推荐的地方有两个,一是作者对读书这件事单纯而坦诚的态度(虽然她有时候有点啰嗦,但挺可爱的),就像何伟在《江城》里写到他的中国学生可以毫无负担地写出“我不喜欢哈姆雷特,因为我觉得他是个讨厌鬼”一样,当一个中年女人读《变形记》时,她当然也可以得出“母亲用扫帚赶走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可怕了”的结论,前提是他们都是真诚的。

如今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涪陵”,首先出现的大多是这样的照片,不太能让人联想起《江城》里的那个涪陵了

二是整本书带给人的感觉,可能还不到卡尔维诺在讲稿里提到的“轻逸”那种程度,但至少让我感到轻盈,就像主人公那艘漂在水面上的书店,有节奏地摇摇晃晃。在这种感觉里,我甚至不需要太关注它的情节,和主人公带点表演性质的深情——那些都不重要。我也可以单纯而坦诚地说,它让我享受阅读的过程而非结果。

偶尔我也会想,假如我用同样的眼光去看游戏,又会是怎样的情况?文学可以治愈人心,游戏当然也可以,只不过,要像小说主人公那样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有时甚至有点接近超能力),判断出什么样的游戏适合什么样的人,就不太容易了——同样是“疲惫”和“消沉”,我到底是想在《死亡搁浅》里听着Low Roar的音乐送快递、寻找内心的平静呢,还是想在《三男一狗5》里大杀四方、尽情释放压力呢,抑或在《怪物猎人》里狩猎几条龙、享受成功的喜悦呢?

“导演剪辑版”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打开《死亡搁浅》了,现在北京天气那么热,拿它出来玩玩也许很合适

或许连我自己都很难选择。不过,游戏那么多,我也相信自己始终能找到合适的那一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