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对青海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在即之时,本报记者就我省如何全力打造全域游、全季游、全时游,专访了青海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浩。
记者:怎样理解全域全季全时旅游?
徐浩:近年来,“全域旅游”这个词越来越多地被提起,我省全域旅游发展是指以全域景区化、景区精品化、文旅一体化、业态多样化、营销数字化为目标, 正确处理好旅游业与人文、生态、民生、产业、就业、宣传推介、对口援青、高原康养、互联网+、安全、功能完善等方面的关系。
所谓全季全时旅游,就是要根据我省旅游资源禀赋和四季气候条件打造推出一批有支撑力、能够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全域旅游的发展要不断完善全域旅游要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产业各个方面。我们要在“吃”上做文章,在“住”上提品质,在“行”上见实效,在“购”上下功夫,在“娱”上求突破。
青海最大的优势是生态,依托生态发展旅游业,就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青海最普惠的民生工程。为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打造,就必须全力打造全域全季全时旅游,需要拓展旅游空间,由城市到乡村,由平原到山地,由观光旅游到休闲旅游拓展;需要延伸时间,由一季向四季延伸,由白天向全天延伸,由全天到全季延伸;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全域旅游要素,不断提质增效,在补齐短板上下功夫,在优质旅游上下功夫。
记者:进入新时代,青海旅游如何向高质量发展?
徐浩: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建成旅游名省,明确发展方向,提出战略定位,出台各项举措,全省旅游行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2017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76.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9.86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3.6%和20.2%,旅游总收入比“十二五”的五年总和824.52亿元多115.34亿元。根据相关部门测算,旅游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社会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
今后,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到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的必要性,深入挖掘我省旅游发展的文化底蕴,改变以往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端游、大众游共同发力,增强全省旅游价值内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旅游发展各个环节,成为广大从业者的基本遵循。通过全域旅游产业改革创新区的打造,统筹解决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旅游有效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旅游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探索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旅游精准扶贫这个难点,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促进旅游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抓手,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旅游致富的新路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到2020年,力争全省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4000家,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达到1200家,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达到150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6万人,间接从业人数超过80万人,让更多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记者:如何把促进全域旅游同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新青海结合起来?
徐浩:在四月份,省委深改领导小组专门听取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专题研究促进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问题,高度契合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切实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将旅游业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的坚强决心,为我省旅游现阶段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增加了前进动力,对青海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旅游行业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破解难题为导向,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加快推进旅游投资和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紧紧围绕“一个定位、两个方向、五三布局、十一大关系”的旅游发展新思路,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把促进全域旅游同推动“四个转变”、实施“五四”战略、持续推进改革开放、建设新青海结合起来,以创新的精神,把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打造。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着力打造一批支撑性、代表性强的景区景点;要激发旅游创意,制定政策标准,创新营销模式;要积极推动大众游、高端游发展,力争我省旅游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努力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
质检要闻
推荐